我院医师吴书斌从事风湿免疫专业临床及研究工作20余年,在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曾被误诊过,因此致力于研究误诊原因多年,总结出《强直性脊柱炎误诊原因分析》,并发表于《世界最新医学》第17卷,第63期。
《世界最新医学》杂志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连续性电子期刊,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管,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主办、中国医师协会系列级期刊。主要介绍世界医学进展状况,报道我国医学院校、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,介绍医学新理论,总结临床经验,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,为人类健康服务。
以下是论文内容:
强直性脊柱炎:误诊原因有效分析
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慢性炎症疾病,临床以骨关节受累为特征,随着病情的发展,炎症可侵犯骶髂关节及其附近的韧带,该病病情发展缓慢,使得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,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对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产生侵犯,从而引发心脏、眼部、耳部、肺部、神经系统等部相关疾病[1]。早期明确诊断是进行治疗的基础,但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漏诊情况,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患者资料,就强直性脊柱炎误诊原因分析如下:
以我院2017年4月期间收治外院误诊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,其中男性28例、女性12例,年龄23—56岁、平均年龄(37.3±2.8)岁。
1.2方法
整理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相关基础资料,回顾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误诊原因。所有患者后期在综合症状表现、家族疾病史、体格检查以及1965年提出的纽约诊断标准进行确诊[2]。
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强直性脊柱炎误诊情况及其主要原因。
将本次研究中的关键数据进行统一整理,然后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19.0对整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,误诊情况采用百分率(%)表示。
2.2误诊原因分析
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,其病因复杂多样,现阶段临床研究表明,强直性脊柱炎与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基因有着较大的关系,同时强直性脊柱炎和HLA-B27有着密切的关系,病因的复杂性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,不仅如此,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较为隐匿,早期症状不明显,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有较多症状的表现。比如:侵犯部位的疼痛、关节活动功能受限、脊柱畸形等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是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基础和前提,但是基于上述特点,部分患者在诊断中存在误诊情况,从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。
本次研究中对40例被误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,结果表明,造成强直性脊柱炎误诊的原因较多,在临床诊断中过分的关注患者的症状表现、对于机械性腰痛和中轴关节症状缺乏客观的认识、基础性的检查不是很完善,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。
在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,比如在临床症状表现方面,临床统计显示,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初期有24.0%—75.0%的患者存在外周关节病变,常见的有膝关节、髋关节、肩关节,部分患者可累及足关节,外周关节病变还具有非对称性、少数关节或单关节、下肢大关节等特征等[3]。如髋关节受累后,在症状方面大多数患者存在双侧表现,如局部疼痛、屈曲孪缩、活动受限、关节强直等,这些是关于症状方面的分析。对于常见的可能混淆的疾病,还需要明确鉴别诊断的要点,比如:腰肌劳损患者症状为腰痛,具有弥漫性、持续性特点,但是腰椎活动功能不会受限,采用X线检查后没有病理学改变,在过度劳累后病情会加重,但是经过休息,疼痛可缓解;最好还需要重视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检查,在生化指标方面,大多数患者存在血小板升高、血沉增快、贫血、C反应蛋白升高等生化指标异常;在影像学诊断方法,采用X线检查存在明显的骶髂关节改变,病情所处不同时期对应的骶髂关节改变也略有差异。除了常规X线检查外,还可以采用MRI或者是CT对骶髂关节进行检查,对骶髂关节使用CT检查后,在影像资料方面,可见骶髂关节密度增高、骨质轻度糜烂、关节间隙模糊、骨质存在明显破坏以及关节融合等症状表现;而对骶髂关节采用MRI诊断后,可存在软骨下脂肪堆积,软骨不规则增粗,扭曲、骨髓水肿,软骨表面不规则、碎裂以及骨侵蚀等;体格检查也是进行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,通过枕壁试验、胸廓扩展、骨盆按压、Schober试验等都能够发挥一定的诊断作用。